上海紡織展舉辦時間:
2024年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展會時間:2024年03月06日~03月08日,展會地點:中國-上海-崧澤大道333號-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主辦方: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Messe Frankfurt,舉辦周期:一年兩屆,展會面積:276000平米,參展觀眾:77883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4538家。
紡織展的介紹:
中國世界紡織布料、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interTEXTILE興辦于1995年,博覽會概念的由來及商場定位根據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服裝業發展對新型、高檔布料的大量需要及對服裝面輔料職業水平進一步進步與升級的要求;二是中國家用紡織品尤其是裝修用紡織品商場的蓬勃興起及其職業的廣闊發展前景。
作為全球規劃最大的專業布料展會,布料展蓬勃發展的20年也見證了中國紡織服裝職業的高速發展。 從參觀博覽會的專業觀眾方面看,"中國世界紡織布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已成為中國服裝企業的規劃與采購部門采樣訂購的首選博覽會,各類布料商品的經銷商、批發商及代理商等也把本博覽會作為每年定貨及了解世界盛行趨勢的第一場所。 (介紹來自紡織展的官方網站,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
紡織展一年是兩屆,從春夏到秋冬,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始終關注行業新熱點,尋找最新產業方向,驅動行業的多元發展。本屆展會特色展區看點十足,流行趨勢展示區、可持續創新專區、新技術創新空間、數字時尚創新空間和 海外館可持續發展專區聚焦最前沿產品、技術、趨勢和主題,集中展示紡織行業前沿硬核技術、數字應用、跨界融合、創新成果以及趨勢概念,描繪勾勒紡織行業的未來色彩與肌理。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上海搭建商的優勢:
上海展會搭建公司在上海市場具備明顯的優勢和條件,成為了許多企業的首選。作為經濟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上海擁有眾多的展覽會場和會展中心,為展會搭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足的市場需求。每年,上海市舉辦各類展會的數量眾多,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設計師和參展商。上海展會搭建工廠正是抓住了這一市場機遇,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產品和交流合作的良好平臺。
同時展會搭建在配套服務方面非常完善。上海擁有完備的物流體系和豐富的資源,對于展會搭建公司來說,這意味著更加便捷的物資采購和資源整合。此外,上海還有專業的展會服務公司,能夠提供從展前規劃、設計到搭建、拆展等一站式服務,讓客戶省心省力。
通過精心設計和搭建展位,企業不僅能夠提升品牌形象,還能與觀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信可威展會設計搭建公司憑借其專業能力和服務優勢,能夠為參展商提供高效、優質的展位設計及搭建服務,助力企業在展會上脫穎而出
2025 年上海萬果會(中國國際果蔬展覽會)定于 11 月 12-14 日舉辦,結合果蔬展特性及展館通用規則,展臺搭建時間需精準規劃:
2025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第42屆)將于?5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展臺設計布展工作圍繞展會核心需求展開,時間規劃分為展前搭建、展期維護及展后撤場三個階段,具體安排如下。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也是最大的光伏展會——SNEC組委會于近日發布參展商征詢意見函稱,原定于2022年5月24-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SNEC 2022上海光伏展不得不延期舉辦,初步日期定在2022年12月27-29日。
世界上首座博物館就起源于大學,高校博物館植根于大學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大學深厚學術和文化積淀的重要標志。2019年中山大學南校區博物館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近日,從該項目施工方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了解到,目前項目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預計2021年竣工。
黃花崗起義指揮部舊址(即“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是一座占地面積443平方米、四進深院落式的平房,也是一座頗具嶺南民居特色的青磚大屋建筑。它坐北向南,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其中前三進之間建有天井.而第三進與第四進之問隔著一條走巷,巷的東端有一扇小門通向小東營。
隨著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至三級,中國科技館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目前僅開放主展廳。同時,科技館還將在暑期推出“云享科學”系列活動,將科普內容移至云端。
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展覽會CBD(建博會)之首,覆蓋大家居建裝行業全產業鏈,及時涵蓋全產業鏈的“全能冠軍”,又是每個題材板塊的“單打翹楚”。如今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展覽會CBD(建博會)潮流,真正開啟中國大家居建裝行業五大“融合”的大舞臺之門。
近日,國家大劇院啟動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項“新技術”入駐文博領域,助力文化傳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智能體感互動、3D模型、720度觀覽等新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