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實際情況,天津博物館在充分做好本館防疫工作的前提下,6月3日起恢復五樓展廳開放。
天津博物館
此次開放的展覽包括“聚賞珍玉一館藏古代玉器陳列”“青藍雅靜一館藏青花瓷器陳列”“硯拓一館藏古代觀臺及拓片展”“鏡影一館藏古代銅鏡展”“智啟津潔一嚴修與天津近代文化教育”“酸契重光一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特展”。
該館采取全員預約參觀制,自今日起,周二到周五,每日限額3000人次;周末及節假日,每日限額4000人次。瞬時流量不超過800人次。觀眾可提前7日(含當天)通過“天津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
據悉,天博博物館五樓展廳的“敢教日月換新天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館藏經典繪畫特展”“金石書香沁后人一周叔捐獻文物與古籍特展”已經撒展。觀眾可在“天津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云觀展。
天津博物館參觀須知:
1、天津博物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觀眾在開放時間內可憑有效證件到領票處領取參觀門票。團體觀眾需預約參觀。
2、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領票(周一閉館)
更多信息查看官方網站,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網站為準。
來源:天津日報-記者劉茵 《天博五樓展廳昨起開放》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2022年,IWF上海健身展再度來襲,今年展會首次移至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定檔8月30日-9月1日
13日,重慶郵電大學校史展覽館升級改造后重新開館。校黨委書記李林、校長高新波以及學校的老領導、離退休代表、師生代表共100余人參加了校史展覽館開館儀式。
當前,正處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堅定疫情防控必勝信心和決心至關重要。為便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工作合力,威海市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推出威海市國防教育基地360度全景式網上展館,讓更多人從先輩先烈身上汲取信心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各就各位,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9月28日,株洲博物館、株洲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株洲博物館、美術館新館位于天元區神農湖畔,總建筑面積20516平方米,包括自然地理、歷史文物、民俗文物和美術精品四大主題陳列展廳。新館展陳以文物藏品為核心,結合情景復原再造模式,輔以現代聲光電效果,系統呈現了株洲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民俗文化和藝術精品。
簡介:廣州藝術博物院位于白云山腳麓湖岸邊,總投資近兩廣州藝術博物院億元人民幣。藝博院是全國獨有的集多位藝術家名人館、專題展覽館、交流展覽館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藝術類博物院館。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楊之光,書畫藝術大家賴少其、廖冰兄,收藏大家歐初、趙泰來,在藝博院都有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專門的名人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免費開放。
對于特裝展位,參展商需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設計方案,包括立體彩色效果圖、平面圖、用電資料等。設計方案需經過審核,并符合展館的消防安全規定。
對于觀藝術展的人來說,最近因為疫情不能出門觀展,尤其各大藝術館、展館、博物館都沒有開門,所以藝術展線上展出也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也給觀眾帶來了另類的新體驗。
打造不閉館的全面從嚴治黨主題展館,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數字展館正式上線,即日起,觀眾登錄武漢革命博物館官網,足不出戶就能感受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走過的偉大足跡。
對于那些有歷史記憶點的物品、事件、人物,我們都不應該遺忘,2020年是我們向小康社會邁進重要時刻,時代在進步,歷史一定不要遺忘,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進程中形成的鄉愁文化,應當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源泉所在、靈魂所在。近年來,很多有特色、有歷史遺跡的鄉村在政府的投資和領導下,通過建設民俗家風展廳、村史館、修鄉鎮志和村史等方式,傳承優秀的村風、家風,讓鄉愁文化得以延續。不管是村史館還是民俗家風展廳,一件件物品承載著一段段歷史,一幅幅圖片記錄著一個個進程,一處處實景濃縮著一縷縷記憶,成為村民們傳承歷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承載鄉戀鄉愁、提升村民素養的新高地。